今年以來,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準確把握城鄉統籌發展新內涵,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
推進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按照“一把掃帚掃到底”的原則,每年財政列支預算績效管理引入第三方服務公司,通過建立數字化運營中心,實現遠程管理、實時監控、動態指揮等,達到“五有”標準,即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圍繞農村垃圾日產日清的目標,將全區27個行政村劃分成130個保潔網格,配備農村保潔員1714名、網格長130名、車輛駕駛員200名,進行科學化、精準化、網格化管理,實現全區行政村垃圾治理全覆蓋。
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建立健全“戶分類、村收集、公司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運行體系,保潔員負責轄區的日常保潔,并承擔試點村生活垃圾分類等職責,機掃車、洗掃車每天對主要干線、集鎮道路清掃或沖洗,全面推行“桶換桶”和“桶裝車載”直運新模式,提高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率,根治了垃圾圍村等亂象。同時,全面總結推廣姬石鎮姬石村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建設經驗,將智慧環衛管理系統、垃圾分類管理系統和積分兌換平臺結合起來,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全面推廣“環衛保潔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協同處理”新模式,助推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形成嚴格督查考核新常態。建立有序的工作推進機制。根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EPC項目實施情況,將全區27個行政村分為16個基礎較好的一類村、6個基礎一般的二類村和5個基礎較差的三類村。一類村以整體提檔升級為主,推進環境從“凈”到“美”轉變;二類村以公共空間治亂為主,突出治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問題;三類村以常態化清掃保潔為主,先易后難、以點帶面、梯次突破。建立上下互動的督導機制。
建立區對鎮、鎮對村和保潔公司、保潔公司對保潔人員的三級督查和考核機制;在各村設置專職巡管員,負責對保潔公司進行日常管理和考核評價,并將結果作為最終考核和兌現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獎懲并舉的考評機制。將垃圾治理成效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體系,一周一通報、一月一觀摩,進行綜合排名,對排名靠前的鎮及村通報表揚,并下發獎補資金;對排名靠后的跟蹤指導,并監督問題整改。通過嚴格的考評機制,強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把握保障長效治理主動權。實施“一把手”工程。成立示范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區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兩鎮也成立相應專門機構,構建“區級抓總、部門協作、屬地落實、層層擔責”的聯動機制,形成體制順、機制活、執行力強的工作格局。壓實部門責任。一方面,出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農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實施方案等,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另一方面,將生活垃圾治理與人居環境整治、爭創“五星”支部等緊密結合,統籌部署,構建區直部門分包到村的責任管理體系,進一步夯實責任,強化意識。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群眾對環境衛生的認識程度,直接關系到垃圾治理的成效。示范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科學、衛生、環保等方面的知識,倡導移風易俗,引導廣大群眾轉變傳統觀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自覺履行村規民約,參與清潔家園行動,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污染。馮艷華 程 茜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