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錨定‘一港三區三基地’,打好‘組合拳’,穩住經濟基本盤,各項工作呈現開局即決戰、起步就沖刺的良好態勢。”8月3日,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相關負責人說。
面對疫情沖擊和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今年以來,示范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千方百計穩增長,凝心聚力促發展,確保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防住疫情保主體。緊盯“防疫不放松”,分行業細化常態化防疫措施,全面筑牢外防輸入防線,扎緊“四個口袋”,落實“四方責任”,落細漯河港、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總倉、快遞物流園區等重點部位防疫措施,推動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雙線運行、平急轉換、常態長效,守住了長周期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上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1.22%,稅收收入同比增長49.49%,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6個月位居全市前列。
助企紓困解難題。以“151”黨建引領示范工程為抓手,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著力紓企業之困、解就業之難,盤活了一批老項目,實現了“老樹發新芽”。通過資產重組、轉移嫁接、“騰籠換鳥”,先后盤活了傳化二期、圓福二期、冰洋冷鏈裝備、兩河四湖等老項目,推動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新項目先后落地,新增投資18.3億元;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幫助9個重點項目獲取銀行授信5.06億元,落實招商引資獎勵政策,進一步堅定了企業的投資信心。同時,發揮首席服務官“一聯三幫”助企作用,指導88家企業登記注冊“政策計算器”,兌付留抵退稅款6800萬元,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主動靠前做好項目代辦服務,推動投資審批辦結效率大幅提升,為擴投資、穩增長夯基壘臺。
招大引強添動能。圍繞臨港經濟、冷鏈物流兩大主導產業,制訂產業鏈招商方案,編制全產業鏈招商圖譜,組建產業鏈招商專班,精心繪制“兩圖一表”,建立招商線索庫、在談項目庫、簽約項目庫和履約項目庫“四庫聯通機制”,“按圖索驥”精準招商。緊盯產業鏈頭部企業,著力招大引強、招強引精。今年以來,先后組織開展“云招商”22次、“云簽約”5次;區黨政主要領導主動外出招商26次,拜訪龍頭企業70余家,簽訂龍頭支撐、延鏈補鏈項目28個,總投資約156億元。中國融通、雙匯冷鏈物流、萬維物流等20家國內行業百強和重點企業相繼簽約,實現了依圖招商建園、按圖延鏈補鏈,為經濟增長增添了強勁動能。
項目帶動擴增量。堅持“項目為王”,圍繞全市“1+8+N”現代產業體系,做大做強臨港經濟、冷鏈物流。堅持“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建立重大項目謀劃儲備機制。今年以來,共謀劃重大項目60個,總投資305.15億元。其中,省、市重點項目24個,總投資249億元。緊盯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聚焦開工率、投產率、達效率,加大攻堅力度,11個省定“三個一批”項目完成投資63.6億元;順豐區域總部暨物流港、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總倉、臨港科創園15萬平方米標房等10個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傳化二期智慧物流港、匯正醫藥冷鏈物流產業園、中外運(圣農)冷鏈、云帆科技、臨木倉儲物流園、智能云倉電商物流、千易盛二期等18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目前,臨港產業園、冷鏈物流園、臨港科創園三大專業園區已初具規模。
保通保暢穩鏈條。壓實企業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創新工作方式,強化服務保障,設立3個“司機驛站”,解決貨車司機和船員停車難、就餐難、如廁難等問題。加強“豫冷鏈”報備系統監管,搭建上海及江浙一帶入港貨船網絡報備平臺,實施網絡動態管理、車輛船只閉環運輸、工人無接觸操作管理。同時,落實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專案專班保障,對內對外協同,保障了快遞物流、項目工地運輸車輛暢通。截至目前,共報備來自上海洋山港、天津港、深圳鹽田港等入境生鮮肉、橙汁等原料冷鏈食品140批次,報備入港貨船160余艘,載運鋼材、噸包車輛500余輛,轉運貨物45萬噸;6個專班小組深入恒利源、韻達等重點物流企業,解決設備運輸、融資擔保、原材料供應等方面問題,確保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馮艷華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