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雨污分流施工現場(資料照片)。
記者 楊 光 攝
閱讀提示
市第八次黨代會召開一年來,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及市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高質量推進產業、創新、城建、改革開放、“三農”、生態、民生、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圍繞市委、市政府著力推動的重點工作、創新工作,本報策劃了一組深度報道,分別從產業發展、工作機制、能力作風、民生實事等方面,展示我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抓住構建新發展格局機遇,以產業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以機制創新推動重點工作高效落實,以新思路和大手筆做好“產、城”兩篇文章,以能力作風大提升開創工作新局面,奮力推動“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先進”,爭當全省“奮勇爭先、更加出彩”排頭兵的生動實踐和精神風貌。本報今日推出《要面子更要里子》,報道我市大力實施雨污分流、排水泵站建設、外圍河道治理等工程,有力提升城區防汛排澇能力的做法。敬請關注。
記者 蒿中剛
“今天我們小區門前沒積水,淞江芳園東門也沒積水,比上次降雨時強多了??磥?,只要不是特大暴雨還是能迅速排水的……”7月5日上午,家住昌建玫瑰花園小區的市民劉興強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城區基本做到大雨不積水,特大暴雨情況下快則一小時、慢則兩三個小時積水明顯減少。
近年來,我市實施城區防汛“夏病冬治”,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抓手,統籌環保、“四水同治”等工作,在每年冬春季節和汛期來臨之前,大力實施雨污分流、排水泵站建設、外圍河道治理等工程,從根本上破解城區排澇瓶頸,有力提升了城區防汛排澇能力。
大力實施雨污分流
完善城市排水設施
近年來,隨著我市主城區建設步伐加快,老舊的排水管網已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部分城區一到雨季就開啟“看海”模式,給市民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實施雨污分流,不僅提升了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更補齊了老舊城區排水管網的短板。
2018年,市委、市政府把雨污分流工程作為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和環保工程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正式拉開了“治水”大幕:重點在沙北、雙龍區域通過實施主管網建設、小區內部污水封閉、新建改造泵站等工程,進行雨水收集、輸送和排水系統大改造。當年實施雨污分流工程11項,包含邙山路、泰山路、祁山路、湘江路等,累計投資1.96億元,新建污水管網21.4公里,新建雨水管網4公里;2019年,實施雨污分流工程12項,總投資1.9億元,新建污水管網23.8公里、雨水管網11.9公里;2020年,總投資1.5億元,新建污水管網8.7公里、雨水管網30.1公里;2021年,實施12項沙北區域污水封閉工程,改造小區、單位183個,總投資近3億元,新建污水管網20公里、雨水管網140公里。今年汛期前,我市完成了嵩山南路、太行山南路、湘江路、淞江路4條道路和京廣鐵路以東、沙北太行山路以東兩個區域5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和積水點改造,逐步解決雨污合流和汛期城區積水等問題。截至今年,我市連續實施5年的雨污分流工程不僅經受住了去年強降雨的考驗,還在今年6月底的暴雨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優化排水泵站建設
搭建內水外排橋梁
要使城市積水盡快排到外圍河流中,排水泵站及閘門就是“橋梁”。我市地處平原、地勢平坦,遭遇強降雨天氣時,市區道路積水無法快速排出,就需要排水泵站加壓抽排。
7月5日,記者來到市區最大的排水泵站——龍江路雨水泵站,兩臺功率630千瓦的大型泵機正在運轉,從雨水管網匯聚到泵池里的雨水經抽排后,迅速排入塔河。
記者了解到,龍江路排水泵站2017年建成,主要承擔龍江路以南、黃河路以北、太行山路以東、京廣鐵路以西區域的城市排水任務,總收水面積約10.3平方公里。該泵站配備630KW高壓水泵4臺,每臺每小時抽排量2.88萬立方米,日常情況下開啟兩臺、備用兩臺即可滿足排水需求,如全部開啟,最大排水能力每小時可達11.52萬立方米,一個2100立方米容量的標準游泳池66秒即可抽干。
而像這樣把雨水排往外圍河道的泵站,市區有33座,還有15座閘門。目前,市區天山路、湘江路等泵站改造提升工程即將完工,黑河東支、西支泵站建設項目即將開工,全部投用后市區排澇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綜合整治外圍河道
讓外排不再“卡脖子”
要解決內澇,必須先疏通外堵。市區排澇并不是排向沙河和澧河,而是排向馬溝、柳支河、柳河、塔河等外圍河道。這些河道均存在雜物堆積、河道堵塞等問題,排水量稍大就會漫溢出槽。
針對這一現象,由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各區分別具體負責,對城市排水外圍河道全面開展綜合整治。這些工程在汛期前完工,保障了市區如有積水能夠快速外排。
同時,市城管部門每年汛期前有針對性地對窨井、排水管網、收水口、雨水篦子進行疏挖清理,根治汛期“看海”這個城市頑疾。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