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東農貿市場內地面干凈、攤位規范整齊。
文/圖 記者 于文博
今年以來,召陵區緊緊圍繞“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宗旨,聚焦民生問題,重點構建城市管理常態長效機制,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在棉麻龍泰小區,記者看到道路干凈、車輛停放有序;小區一角設有健身器材,幾名居民正在鍛煉。“以前,小區臟亂差;現在,小區環境變美了、路燈亮了,居民素質也高了……”小區居民王艷告訴記者,“大家和睦相處,爭做文明市民,生活質量有了極大提升。”
在棉紡廠家屬院,施工人員正在粉刷墻體。據了解,該家屬院建于1988年,屬于“三無”小區。目前,召陵區正在對該家屬院進行改造,改造項目包括粉刷外墻、規整空中管線和整修路面。
召陵區將2022年定位為“重點突破、持續深化年”,聚焦民生,重點推進、集中發力,推動文明創建工作提質增效。小區的管理和環境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該區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打造6個示范小區;常態化開展社區志愿服務,定期組織開展文化、衛生、法律、科技“四進社區”活動,鼓勵各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和文明素養,讓居民享受文明創建成果。
作為城市中最具煙火氣的場所,農貿市場是群眾的“菜籃子”,也是展現城市的形象的窗口。在鐵東農貿市場,記者看到,這里地面干凈、商戶經營規范有序,每隔幾米就能看到有關文明創建和誠信經營的宣傳海報。據了解,鐵東農貿市場實行封閉式、規范化管理,每年與商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文明經營承諾書和消防安全承諾書,并定期開展文明誠信商戶評選活動,多措并舉推動市場文明建設。
該區持續開展不文明養犬專項整治活動、城鄉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對路面坑洼不平、墻體污損破損、門頭牌匾破損、空中管線雜亂、公益廣告缺失、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效果顯著。同時,該區在街頭、社區增設公益廣告牌,組織成立社區創文協管員隊伍,采取多種形式宣傳道德模范,發動群眾參與文明創建,在全區營造了濃厚的創建氛圍。
在翟莊街道燕山路社區,工作人員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社區舞蹈室、閱覽室、兒童樂園、志愿服務點等,每日向居民免費開放。“每周六我們都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居民義務理發、磨刀、修理小家電等,假期也會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燕山路社區有關負責人說。
為提升人居環境,讓群眾生活更舒適、更便捷,召陵區打造了一批示范社區、特色街道,對轄區內的道路、廣場進行改造,建設了47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召陵區壓實責任抓創建、補齊短板抓創建,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抓好城中村、老舊小區、城鄉接合部等重點部位的環境提升。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高標準打造了5條示范路、2條特色文化街、4個示范社居委。”召陵區委書記李湛表示。
下一步,召陵區將以更實舉措、更高標準抓好文明創建工作,為漯河創建更高水平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召陵力量。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