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位一體,強化培訓鏈。實施“三專”精準服務,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積極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全市已備案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236家,位列全省第一。建立技能培訓協會,推動院校、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培訓技術開發、師資培養交流,實現資源開放共享。發揮成員單位比較優勢,大力開展畢業證+技能、創業+技能、鄉村振興+技能、村干部學歷+技能等,形成人社牽頭,教育、工信、商務等多部門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對接需求,強化產業鏈。對接漯河市1+8+N產業體系,深入企業、鄉村、院校和“五小門店”,開展靶向培訓,有效推動技能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產業發展、創業需要等精準對接。制定出臺《“漯河食品”人力資源品牌創建工作方案》,“漯河食品”人力資源品牌代言活動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廣。
三、緊盯增收,強化就業鏈。探索將企業用工信息、職業指導、創業培訓、創業貸款政策宣傳等內容納入培訓內容,實現“培訓即持證”“持證即就業(創業)”。將脫貧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納入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任務,持續推進“群眾點單、機構下單、政府買單”的“三單制”培訓模式,促進脫貧勞動力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進而助推鄉村振興。
?
四、打造亮點,強化創新鏈。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以工作實績、技能水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經濟社會效益作為主要評價依據,全市已評定1100多名新型職業農民。積極探索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工作,指導際華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漯河)形成的技能人員薪酬分配體系被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推廣。出臺《漯河市“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職業技能競賽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設立市級職業技能競賽專項資金,統籌管理“技能河南”建設期間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打造市、縣(區)、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四級聯動常態化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漯河市委改革辦 劉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