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晨陽)日前,記者走進臨潁縣瓦店鎮大李村,道路平坦整潔,墻繪作品構思巧妙,房屋院落錯落有致,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展現在眼前。
這是我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一個縮影。我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先后清理私搭亂建建筑物5916處、殘垣斷壁2998處,整治坑塘5367個,規范集貿市場161個。
創新工作方法,提升集中整治水平。指導各縣區(功能區)制訂“奪標式、競賽式、比學趕幫式”行動方案,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營造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鄉鎮包片領導組織干部和保潔員對村莊內外進行拉網式排查,把排查出的問題梳理匯總后統一交辦各村集中攻堅。每周根據抽查情況對縣區和鄉鎮進行排名,對前十名進行表彰,對連續兩周排名落后的鄉鎮約談問責。各村對省、市、縣曝光和反饋的問題,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標準、完成時限和責任人,逐一整改銷號,實現“動態清零”。
建立“1133”工作機制,提升集中整治成效。用“1”個組織破解“誰來干、干什么”難題。在各村成立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負責組織開展本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各類文明評選活動。用“1”個責任體系破解“怎么干、誰負責”難題。在各村實施網格化管理模式,網格長統管“六長”(路長、巷長、坑塘長、園長、田長、河長),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用“3”項制度破解“政府干、群眾看”難題。全面落實農戶“門前三包”制度,各村路長、巷長監督農戶做到門前無垃圾雜物、無私搭亂建、無亂堆亂放;落實評星積分制度,組織開展“五星街巷”“五美庭院”“好公婆”“好媳婦”“十大孝子”等評選活動;實行環境衛生收費制度,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對環境衛生收費制度進行民主評議,調動群眾維護環境衛生、監督環衛保潔工作的積極性。用“3”個機制破解“常態化、保長效”難題。全面落實常態化檢查評比機制,實行環衛監督員獎懲捆綁機制和群眾“隨手拍”舉報獎勵機制。
開展“四個一”活動,提升群眾綜合素質。發出一份倡議書。通過媒體發出倡議書,引導群眾加強庭院和房前屋后衛生整治。簽訂一份承諾書。各縣區(功能區)中小學校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向學生家長發放《家庭文明衛生承諾書》,引導學生、家長養成良好健康的衛生習慣。選樹一批典型。各鄉鎮每季度開展一次“五星街巷”“五美庭院”“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十大孝子”等評選活動,選出榜樣,示范帶動。確定一個清潔日。每周三組織鎮、村干部和群眾在鎮區、村莊開展集中清潔行動,將日常保潔盲區、衛生死角徹底清除,構建農村人居環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