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表現有很多:口頭禪是“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自己是文盲卻在村里建成了堪與大城市學校媲美的教育園區;一頓“面條宴”似乎能搞定一切……
在他的“另類”帶領下,西辛莊也從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發展成如今環境生態宜居、生活幸福和諧的全國文明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8月17日,“‘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采訪團一行走近李連成,感受焦裕祿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弘揚。
“吃虧”書記
72歲的李連成,眼不花、耳不聾、背不駝、腰不彎,頭發烏黑,面色紅潤,走起路來步步生風。
他有一句著名的口頭禪:“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
1991年,村民推選他當“領頭羊”,希望他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在就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當天,李連成就立下誓言:寧愿自己吃虧也要帶領大家致富。
踐諾不易。就在那一年,為了號召村民種植蔬菜,他主動把自家的蔬菜大棚送給村里的貧困戶。1996年,西辛莊辦股份合作制企業,但有兩戶湊不夠錢,李連成就多拿出6萬塊錢:“我這6萬不參與分紅,賺了算人家的,賠了算我的。”1997年,為了讓更多村民都參與企業分紅,李連成說服其他12戶股東把價值百余萬、正在盈利的再生紙廠以68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村集體。1998年,村里搞新村建設,需要重新劃分宅基地,他把自家的宅基地讓了出來,選了村南的一個人人都不愿要的臭水坑,光填土墊坑就花了1萬多元。
2014年3月17日,李連成在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以“當群眾的帶頭人”為題向學員講述“當干部就要能吃虧”。他說:“當干部,就是要能吃虧,這樣群眾才會跟著你一起干,你才能感覺到幸福。”
也正是憑借著一路走來的吃虧哲學,李連成帶領西辛莊從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發展成如今環境生態宜居、生活幸福和諧的全國文明村。
文盲“村官”
西辛莊村在過去是個沒山沒水沒資源、土地鹽堿化嚴重的窮村子,“房屋破舊,缺衣少食”,鹽堿灘地里長不出莊稼,只能熬鹽來維持生計。因為窮,1951年出生在這里的李連成小時候沒有讀過幾天書。
然而,在帶領全村發展企業的過程中,李連成卻深刻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因為沒有上過學,“沒有文化,沒有知識,出門在外,先別說看材料、談業務,就是廁所在哪里都找不到!”李連成說:“像我這一代人,已經吃過沒有受教育的‘虧’,決不能再讓孩子們受委屈。”
1998年,“文盲”書記李連成帶領全村籌措資金建設西辛莊小學,他們每天一身汗一身泥,同心協力、不怕吃苦,相繼建成了三層的主體教學樓和教師公寓,形成當時濮陽縣城以南條件最好的農村小學。2013年6月,西辛莊市教育園區投資3200萬元建成的小學和幼兒園正式投用。
李連成笑道:“俺們村的教育園區的教育資源堪與大城市學校媲美。村里孩子在教育園區上學都免費,周邊村適齡兒童也可以就近上學,初中也正常招生了。將來我們還要建高中、大學!”現在周邊很多村的村民都爭著把孩子送到他們村上幼兒園、小學、初中。
就醫和讀書一樣事關每一戶村民的切身利益,能讓全體村民就近就醫、免費就醫、高品質就醫是李連成和村民的共同心愿。
“支架、搭橋、介入、造影、換股骨頭,這些大城市醫院能做的診療項目在我村民生醫院都能做,村民住院后除了新農合報銷的以外,剩下的由村里兜底,看病不用花錢了。”李連成所說的民生醫院指的是西辛莊村二級綜合醫院,在遠近頗有名氣。
目前,這家醫院已發展到擁有560張床位的大醫院,還有博士生導師、專家坐診,基本解決了周邊幾十萬村民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
去年,民生醫院二期項目16層高的綜合樓開工建設,未來將打造成一家集醫療、康復、教學、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和計劃免疫于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
李連成說:“我現在抽空在練習十一個字——‘新時代全球第一村級醫院’,等新蓋的綜合大樓明年投入使用后,要把這十一個字掛到樓上去。”
“面條宴”
“另類”李連成還有一個“另類”習慣:“面條宴”。
31年前,在擔任村支書的第一天,他立下軍令狀: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就割我的舌頭;要是亂花村里的一分錢,就剁我的手指頭!上任后,他就定了一條規矩:村里不設吃喝招待費用。
那上級領導、洽談業務的客商來了怎么辦?李連成的規矩就是:清茶一杯。遇到特殊情況,那就請客人到家里吃面條。
李連成講,在脫貧攻堅時,他看到周邊的村莊還有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就非常著急,遂主動要求在張榆林頭村幫扶3戶貧困家庭。他每天騎著自行車到不同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通過和貧困戶聊天,他意識到“沒有心甘情愿受窮的人,大部分貧困戶都想找個工作掙錢”。于是,他連夜邀請村里及村周邊10余家企業負責人到家里參加了一場“面條宴”,號召企業老板們為貧困群眾設立工作崗位。僅用了十分鐘,一碗面條還沒有吃完,大家就踴躍響應,先后為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300余個。
擔任村支書的31年中,他從未報過一分錢的招待費,也沒讓村里買過一盒煙、一瓶酒。“村里的每一分錢都是群眾一滴血、一滴汗掙來的,能省下一分錢就能為群眾多辦一點事,誰也沒有權力去亂花。”
李連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也影響和帶動了全村村民,31年來,無論是艱苦創業年代,還是在富裕起來之后,西辛莊村搞公共設施建設,從來不浪費一分錢,修路、建學校、蓋樓、搞綠化時發動干部黨員充當義務工,每年僅工價一項就節約100余萬元。
李連成的“面條宴”也換來了村里家家用水、用電、看病吃藥不花錢,孩子上學全免費,日子過得比蜜甜……
如今,過著小康生活的村民卻有三怕:怕連成得病,怕連成不干,怕連成調走。“俺村不能沒有這個好村官呀!”
對于村民的擔憂,李連成擲地有聲:“只要不糊涂,干到死我也要干,要在踐行群眾路線上永遠帶個好頭,艱苦奮斗一直堅持下去。把我們村建成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諧的現代化強村。”